华体会·hth体育首页 - 官方正版体育平台直达
随着2025年“体重管理年”的正式启动,政府、医疗机构、健身行业以及社会各界纷纷响应,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推动全民体重管理意识的提升。“五一”小长假即将结束,如何吃得更加健康,成为许多人关心的话题。交大安泰贾伟平院士团队从体重管理的底层逻辑入手,给出了方案。
超重与肥胖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早在 1948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便将肥胖正式定义为一种疾病,随着全球经济发展与生活方式的转变,肥胖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病率急剧上升,已跃居全球最大公共卫生问题行列。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016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以来第一次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确立新时期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三十八字”方针。同年十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正式发布,对健康中国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全面布局。2019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2022年4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进一步强调“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健康管理能力”、“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2024年,在由上海交通大学主动健康战略与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主动健康研究院”)主办的“首届主动健康上海论坛”上,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指出,过去20年间,我国成年人群超重率由22.8%增长至36.9%,肥胖率从7.1%增长至20.1%。尽管城市居民超重肥胖率仍高于农村地区,但农村居民呈现加速增长趋势。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自2005年后,农村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与肥胖率呈加速上升趋势,其中7-18岁群体的变化尤为突出。陈竺强调,若不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至2030年,农村男童超重和肥胖率或将突破60%,女童亦将达40%以上。
根据2025版《世界肥胖地图》数据,全球超14%的人口患有肥胖,预计至2030年,全球超重或肥胖人口总数将接近29亿。这一问题之所以受到高度关注,其核心原因是肥胖已成为诱发非传染性疾病(NCD)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与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重大慢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每年导致160万例非传染性疾病(NCD)相关的过早死亡(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义为发生在30~70岁的死亡)。
20世纪90年代,随着居民饮食结构剧变和生活水平提升,肥胖糖尿病发病率迅速增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主动健康研究院院长、上海交大讲席教授贾伟平和项坤三教授一同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糖尿病治疗办法,主持了“973”计划,确定了40个国人易感基因,揭示出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是我国糖尿病高发的核心病理机制。此外,她还发现腹型肥胖是糖尿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即腹型肥胖可以直接导致糖尿病。
贾伟平不仅局限于实验室与临床研究,还特别关注老少边穷地区糖尿病治疗的情况。二十一世纪初,她便带着团队走访基层,发现糖尿病治疗有效率仅10%,其主要障碍在于临床医生对双胍类、磺脲类药物的应用存在认知误区,因过度担忧低血糖风险导致用药不足。针对这一现状,她联合民政部门开展帮扶行动,通过现场教学等方式,向贫困地区医务人员讲解糖尿病规范治疗方案,使当地糖尿病控制率提升至18.6%。
2009年,贾伟平团队又根据临床需求创新了“持续葡萄糖精准诊疗监测”技术,这也是全球首个公开发表的、用来判断正常和异常血糖状态的技术。
2025年3月,主动健康研究院召开上海“体重管理年”实施策略研讨会。会上,贾伟平系统阐述了基于团队8年研究成果的肥胖防控创新方案,强调腹型肥胖特征与代谢疾病的发生发展存在直接关联,并提出优碳饮食这一解决之道。据她介绍,团队研究发现,每日补充40g特定抗性淀粉,8周内受试者平均减重2.8kg,其中内脏脂肪减少尤为明显。其机制在于重塑肠道菌群,其中发挥关键作用的青春双歧杆菌的丰度改变与代谢指标的改善密切相关。这种隐形干预不影响正常饮食,仅需通过改变碳水化合物摄入的结构即可实现。关于饮食策略,贾伟平提到:“多吃五谷杂粮,少米白面。同时,改变烹调方法,如煮土豆最不好,蒸次之,烤较好,水分越少糊化越少,升糖越缓和。”
上海交通大学主动健康战略与发展研究院于2023年10月成立,以“主动健康”和“慢病管理”两大战略目标,整合运用先进的工程管理学、公共卫生、医学科学、信息科学等研究手段,对重大的慢性病管理和主动健康战略问题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以科研和高端智库力量为推手,推进慢性病管理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推动主动健康科学成果的转移转化,依托有关资源开展相关的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我国健康工程的管理水平。